立即註冊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用新浪微博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搞定

佛圖網

我的導航
收藏本版 (2)

電子雜誌 今日: 0|主題: 8|排名: 4 

雜誌名稱:
遷流——印度
遷流——印度
發佈日期:2013-11-18
 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,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。  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。佛教在印度经历了1800年的历史,大致分为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、大乘佛教、密教四个时期。从西元3世纪下半叶开始,佛教就不断向古印度境外传播,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。   印度现有佛教教徒占总人口的0.8%左右。印度的佛教徒虽然人数较少,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颇有影响。印度、尼泊尔境内现有佛教四大圣地:蓝毗尼、菩提伽耶、鹿野苑、拘尸那罗。   2006年,艺术家宓雄先生开启了他迁流行程中的印度之旅,他用镜头和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印度,让我们身临佛的国度,感受佛陀的呼吸与思想。
覺得雜誌第五期
覺得雜誌第五期
發佈日期:2012-10-31
 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·鲍莱尔在他的文章《最愚蠢的一代中》写道,知识和过多的资讯,使我们逐渐丧失了一种比知识更基础的力量,这种力量就是和大自然沟通的能力。我们对自然界中的一切没有情感,因为没有情感,我们肆意按照人类的意志去破坏它,用以满足人类的欲望,一切失序由此发端。有感于此,本期《觉·得》将与大家一起体认自然的脉动,寻找人与天地最原初的连接,不再是仅停留于理性层面形而上的思考,更是一点一滴身体力行的实践,在无遮拦的自然本身中感悟生命,收获美好。
遷流——普陀山
遷流——普陀山
發佈日期:2013-09-30
  普陀山——观音境界,得名自梵文Potalaka,溯源于秦,初创于唐,历代俱有增益,近现代达于鼎盛,以其山海形胜被誉为「海天佛国」。   南海海深幽絕處,碧天連荷池,浩渺煙波的普陀山,棲身在一方清淨地。《遷流·普陀山》主要記載在这海天圣境中,普陀山古剎的古色古韻以及各種佛教文化交流和活動。這不僅是宓雄先生個人旅程的見聞記錄,也分享了他遷移流轉中的人生點滴與生活體悟,與您共同探討生活體會與人生覺知。
覺得第三期別冊
覺得第三期別冊
發佈日期:2012-10-30
  在一年复始的时候,我们讨论「心的旅行」。   这一话题究竟是从一山到另一山的迁流,从去年至今年的更迭,经历此岸到彼岸的风浪,抑或只是从抬起脚到放下脚的那半步之遥?   本期《觉·得》我们的视线从古时僧人云游,到现代修行者行禅;从不同版本的佛陀行游教化故事,读到历代僧俗们的朝圣笔记;在古往今来不断迁徙着的行者的轨迹中,探寻心能行进的深度。
覺得雜誌第三期
覺得雜誌第三期
發佈日期:2010-05-18
  在一年复始的时候,我们讨论「心的旅行」。   这一话题究竟是从一山到另一山的迁流,从去年至今年的更迭,经历此岸到彼岸的风浪,抑或只是从抬起脚到放下脚的那半步之遥?   本期《觉·得》我们的视线从古时僧人云游,到现代修行者行禅;从不同版本的佛陀行游教化故事,读到历代僧俗们的朝圣笔记;在古往今来不断迁徙着的行者的轨迹中,探寻心能行进的深度。
覺得雜誌第四期
覺得雜誌第四期
發佈日期:2011-01-22
  两年前的地动山摇才过去,这一年的泥沙俱下又来临;   那里水源枯竭打了四十米的取水井,这里洪水肆溢「不能靠一个大坝包打天下」;   不知道是又到了地质灾害频仍的年景,还是自然终于抵御不了21世纪的惶惶人心?   在此背景之下,觉·得 第四期开说「善法」。不仅是「一切善法皆是佛法」的善法;不仅是「十戒十善法」,而是在这样的世代背景(混混浊世)中,非盈利组织的运营方法(慈善的方法)。
覺得雜誌第二期
覺得雜誌第二期
發佈日期:2009-09-15
  拥抱无条件的爱Embracing Unconditional Love   无条件的爱即慈悲心。慈悲心的实施,就是慈善。   并不是要声势大、资金大才叫慈善,   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、一个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慈悲心的体现,都是慈善。   慈善不是有钱人、大明星才能做的,所有的人,只要拥有慈悲心,都可以做慈善。   慈善不是一时兴起,不是出于私心,不是用利益进行交换、衡量。   慈善是持续的、力所能及的、无私的、宽广的。   生起大慈悲心,用无条件的爱,拥抱自己、拥抱亲人、朋友,乃至一切众生、世界、大自然……   这颗珍贵的「慈悲心」会像太阳一样能去除所有黑暗、不好的事情和障碍,   赋予我们内在的力量,   让我们得到宽容、豁达和平静。   《觉.得》第一期,我们由「戒」开讲。第二期,让我们从「戒」到「善」,谈谈慈悲心。
覺得雜誌第一期
覺得雜誌第一期
發佈日期:2009-04-15
我们从“戒”开讲 这并不是一个非佛教徒不能涉及的话题 它如同一把尺,看起来平平常常,可以存在于任何空间 可一旦使用起来,却如此精准,值得信赖    多闻:介绍佛教的戒律及戒律的功用;大德长老的戒律思想;引导人们生活得更自如的佛法书籍;佛教相关的音乐人以及演出。    思所:不同领域、不同年龄的人们,如在家居士、工人、导演、诗人、犯罪学专家、佛学研究生、国际法研究生等说出各自对戒律的看法,以及在生活中的体悟。    修证:戒的修习——如何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控制力,如何更有规律,同时保持活力地生活。介绍短期出家、抄经、轻食以及融入佛法观念与现代理念的现代艺术。

Archiver|小黑屋|手機版|佛圖網

GMT+8, 2024-12-8 23:59 , Processed in 0.096838 second(s), 24 queries , Gzip On.

Copyright © 2014-2022 佛圖網

返回頂部 返回首頁